健康管理

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控制吸烟应当成为我国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697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面临最大的可预防危险因素。吸烟几乎可损伤人体的所有器官,是公认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病的“共性危险因素”[ 1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5岁人群吸烟率为25.8%[ 2 ]。一项基于50万国人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吸烟可显著增加56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和22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同时,吸烟还会显著增加罹患各类非直接致死的疾病风险,例如哮喘、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 3 ]。由于对健康的巨大危害,烟草每年使中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 4 ]。如不采取有效行动大幅降低吸烟率,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将增至每年300万人[ 5 ]。此外,对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18个国家及地区自1979—2016年的共计2.63亿例死亡个案的研究发现,低吸烟率是中国香港地区长寿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 6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7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之中,以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之中的必要性
由于烟草的流行性与所致的巨大危害,将控烟融入健康管理,是必要的。
1. 通过控烟,可以减少吸烟所致的健康危害,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福祉;控烟也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2. 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之中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吸烟不仅会造成人的身体健康损害,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吸烟者会因健康问题而缺席工作或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治疗,这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
3. 将控烟融入健康管理还可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烟草危害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控烟也可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这些都是健康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我国目前将控烟工作融入健康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控烟履约,举措包括“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具体行动目标[ 8 ]。
但是目前我国人群的吸烟率距离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健康管理范畴内,还存在吸烟者对烟害认知不足进而导致戒烟意愿不强、戒烟药物可及性不足且未纳入医保、健康管理工作者对简短戒烟干预及烟草依赖规范化诊治技术掌握不足、未将烟草依赖纳入重大慢病管理等诸多突出的问题。
三、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之中的可行措施
(一)将戒烟视为控烟工作的“半壁江山”
控烟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推动吸烟人群戒烟。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周围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应建立全面的戒烟与烟草依赖诊治机制。
首先,掌握控烟特别是戒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戒烟治疗方法应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注重综合治疗、个体化干预和长期追踪。
目前被研究证实有效的戒烟治疗方法是集合心理干预、行为疗法和戒烟药物等一体的综合策略。戒烟门诊是进行强化治疗的有效方式。健康管理专业工作者要将戒烟治疗融入日常临床实践中,使每位戒烟者均获得有效的治疗。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移动戒烟应运而生。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推出了以“移动健康”为主要举措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戒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 , 10 ]。在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支持及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工作组的指导下,我国移动戒烟项目于2019年启动,开发了“在线戒烟”同名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官方网站,具有烟瘾评估、健康科普、戒烟门诊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其中微信公众号可在6个月发送162条个体化的戒烟信息,内容涵盖戒烟知识、戒烟技巧、语言鼓励等,力求帮助吸烟者“足不出户”实现戒烟。一项针对该项目的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在线戒烟”的戒烟成功率为21.9%,即大约每5例参与的吸烟者中,有1例可通过“在线戒烟”成功戒烟[ 11 ]。未来应加大该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戒烟者了解和参与,扩大“在线戒烟”的人群覆盖范围。
其次,加强控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系统、全面的戒烟培训,特别是要包括控烟与戒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内容。(2)制定规范的治疗标准和操作流程,特别是首诊询问吸烟史、将烟草依赖诊治纳入日常临床工作。(3)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改进。
控烟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为需要戒烟帮助的人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治疗,引导他们戒烟、戒除烟草依赖,最终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最后,积极推动戒烟的政策和法规,加大戒烟治疗的可及性、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为戒烟治疗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二)使公众认识到烟草依赖作为导致长期吸烟的罪魁祸首,本质是一种致死性的慢病
对于多数吸烟者来说,虽然明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戒烟并不容易,其中极关键的原因在于烟草中含有一种成瘾性很强的物质——尼古丁。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尼古丁被吸烟者吸入肺部后,能够迅速透过肺泡膜进入肺毛细血管,并在数秒内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脑内的尼古丁受体,产生欣快感,暂时改善工作表现、认知能力,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12 ]。
在长期尼古丁的作用下,吸烟者的大脑结构会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灰质、白质萎缩并随吸烟量的增多而加重;大脑的功能也会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大脑额叶、颞叶、边缘叶的静息态神经活动异常,岛叶-眶额皮质、岛叶-额上回、岛叶-颞叶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 13 , 14 , 15 ]。
由于吸烟导致的成瘾,我们称之为烟草依赖。早在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就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3)中将烟草依赖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16 ];世界卫生组织《ICD国际疾病分类》中将其视为一种物质使用障碍,编码为F 17.2[ 17 ]。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明确提出了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即在过去1年内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可以作出诊断:(1)强烈渴求吸烟;(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18 ]。此外,还可根据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agerströ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 19 ]和吸烟严重度指数(heaviness of smoking index,HSI)[ 20 ]评估严重程度。两个量表的累计分值越高,说明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程度越严重。
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全球首个基于具有国家代表性人群的烟草依赖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发现,在现在吸烟者中,烟草依赖的患病率高达49.7%,即近一半的吸烟者对烟草成瘾,且男女、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据此推算,2018年中国约有1.835亿吸烟者患有烟草依赖,其中1.775亿为男性;非烟草成瘾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是烟草成瘾者的2.88倍;不同省份的烟草依赖患病率存在差异,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最低,青海、山东、江西、新疆等地最高[ 21 ]。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公众了解烟草危害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控烟意识的提高。
宣传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课程等。这些宣传教育形式可以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烟草危害的真实性、烟草控制的必要性、烟草控制的政策和措施、戒烟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在宣传教育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人,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因此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对于青少年和未成年人,应该强调吸烟对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危害,同时也应该提供正面的生活方式和娱乐选择,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烟草依赖者,应该提供关于戒烟的信息和技巧,以及寻求相关治疗的信息。
2. 基于科学证据。宣传教育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传递真实的信息,不能夸大或淡化烟草危害,以避免误导公众。
3. 突出多元化。宣传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避免单一的形式和内容,以保证公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四、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的行动目标
第一,吸烟为致病之首恶,控烟为防病之首善。我们应力求使公众像认知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认知吸烟的危害,特别是认识到“烟草依赖是一种致死性的、慢性的、高复发性的、成瘾性的疾病[ 22 ]”。
第二,与传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促、防、诊、控、治、康”相似,政府、医院、专业机构、社区等应给予相应支持,将戒烟与烟草依赖诊治工作纳入临床常规诊治工作,并完善相关制度。
第三,探索适合于国人的戒烟与烟草依赖诊治的长效管理模式,研发戒烟与烟草依赖诊治的新疗法,进而降低我国吸烟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负担,推动大健康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总之,将控烟工作融入我国健康管理当中,既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可以实现减少吸烟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草,为我们的健康、家庭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肖丹 王辰

2023,17(9):641-644┆DOI:10.3760/cma.j.cn115624-20230620-00384

QQ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28-83516680
联系传真
028-83551807